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上,兩山形成的龍門峽谷看上去宛若門闕,所以又被稱為“伊闕”,唐代以后稱其為“龍門”。龍門石窟是一處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也是一處世界文化遺產,與敦煌莫高窟和云岡石窟一起并稱中國三大石窟。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494年),此后歷經多個朝代長達400多年的連續大規模營造,形成伊河兩岸南北長達1公里的規模。如今,龍門石窟存有窟龕2000多個,造像10萬多尊,碑刻題記2800多品。龍門石窟不同時期的石刻造像和文字資料,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發展變化。龍門石窟各種文物的數量都非常巨大,堪稱中華石刻藝術的寶庫。
P1 世界文化遺產標志
P2 龍門石窟景區大門,進去就是西山石窟,也就是龍門山石窟
P3 這個窟雖然損毀嚴重,但能看出來這里曾經非常精美
P4 石窟門外的神像
P5
P6 第669號窟,唐代,老龍洞
P7 第712號洞窟,蓮花洞,開鑿于北魏
P8 奉先寺
P9 盧舍那大像龕,開鑿于唐高宗初(672年),皇后武則天捐助脂粉錢兩萬貫,675年完工
P10 盧舍那大佛
P11 盧舍那大佛,高17.14米,頭高4米,儀態莊嚴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看完西山石窟,經過這座伊河大橋去往東山石窟
P21 東山石窟不好看,從東山隔著伊河看西山石窟
P22
P23
P24
P25 乾隆御碑
P26 香山寺大雄寶殿
P27 大雄寶殿內供奉的佛像
P28 白園,白居易墓
P29 啟功題寫的白園二字
P30 白居易像